資訊中心
亞洲天池、中國水都……丹江口人你的家鄉有多美!
在中國的湖北省,
有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水鄉。
水網縱橫交錯,小艇穿行如梭,
兩岸蕉林搖曳,旖旎的風光,
人們賦予她“亞洲天池”、“中國水都”的稱號。
她就是我們的家鄉——丹江口
她沒有北上廣喧鬧擁擠的人群,
也沒有麗江那樣絢麗的色彩,
她只是默默守護
身邊如詩如畫的水鄉凈土,
低調美好。
當你在沿海城市在現代快節奏里,
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時,
丹江口卻花香清新襲人,
碧草連綿數里,
簡單低調的過著不緊不慢的生活。
再多華麗的詞藻都無法詮釋行走期間的愜意,
跟著小編一起走進“中國水都”吧。
“中國水都”、“亞洲天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在丹江口這座工業與自然、現代與歷史交相輝映的城市,還有另一種元素的承載,那就是文化。丹江口市文化積淀深厚,滄浪文化、楚文化、武當文化、古均州文化、民歌文化等,構成了丹江口瑰麗的文化之苑。
春秋時期,孔子到楚國游歷,聽到孺子唱了一支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對弟子說:“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有關《滄浪歌》的記載,由滄浪之水上升到了滄浪之歌,這就完成了由自然存在層面到社會意識文化層面的升華。
漢水文化是指漢水流域人民有史以來,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漢水文化是融巴蜀文化、荊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邊文化為一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區域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楚文化是中國春秋時期南方諸侯國楚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楚國的歷史800余年,初期的400年在豫西南、鄂西北一帶,丹江口位于楚國的西北境,早期楚國國都為丹陽,丹江口市是楚文化源頭之一。”王永國說。
從武當縣設置到均州州置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均州的州城及州域的建設從未停止過。在漢代,始建武當縣城,即均州城。均州城東臨漢水,南臨武當山。明洪武五年(1372年),守御千戶李春以磚石建造均州城,城墻全部用每塊十斤重的大青磚筑成。城墻全長三千六百多米,高八點五米,上寬四米,下寬二十米。城墻上,西、南、北各設炮臺五座。均州城設東南西北及東門、下東門城門樓共六座。城樓雕梁畫棟,宏偉華麗,異常堅固,有“鐵打的均州”一說。城內有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敕建的武當山九宮之一的靜樂宮。靜樂宮氣勢恢宏,與北京故宮同時興建,有“小故宮”之稱,有“一座靜樂宮,半座均州城”之說。
武當文化,是人們在以道教精神為主的中國傳統哲學影響下,在以武當山為中心的地域內,在長期的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武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涵蓋道教史、道教理論、道教建筑和文學藝術、民俗民風、武術醫藥等各個方面。
不同于其他文化,水都文化的形成,是隨著丹江口市的形成發展而逐漸成型的一種地域文化。王永國介紹,丹江口市被稱為“水都”,在丹江口市建設的過程中,留下了很多故事和歷史經驗;留下了“丹江口精神”;留下了黨和國家三代領導人與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南水北調的不解之緣;留下了近四十萬移民為國家舍小家的犧牲精神。這些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獨特的“水都文化”。
丹江口除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丹江口境內還有不少風景區
而其中最令世人矚目的莫過于
煙波浩渺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丹江口水庫
3月29日,丹江口水庫被國務院評為第九批國家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471.15 平方公里,水域面積 154.65平方公里,屬于湖泊類特大型風景名勝區,被譽為“中國水都、亞洲天池”,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
水庫群山環繞,波平如鏡,泛一葉扁舟于其間,但覺清風徐來,碧水無邊。若是日暮時分,水鳥劃水而過,更是有幾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意。
它的水域有個好聽的名字:小太平洋。在悠長的漢水之濱,這里曾是孺子歌處。在傳說中懷古,在懷古的情思中沉醉。在懷古的情調中,仿佛聽到破空踏浪的歌聲:“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在丹江口,最不缺的就是優美的環境,
在這里,沒有霧霾遮住口鼻,
在這里,四季分明都是自然的給予。
如果可以,
就讓我們相識在這個淡淡的季節,
在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小城,
我用四季來等你!
湖北大麥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丹江口首家,具有開發能力的綜合媒體電商公司,丹江口網站建設、丹江口APP開發、丹江口軟件開發第一品牌。
- 上一篇: 8月8號“中國丹江口亞洲摩托艇公開賽土特產展銷會”
- 下一篇: 最后一頁